第七百二十五章:漠南(十一)-《大秦之帝国再起》


    第(1/3)页

    动员起来的所有军队是不是都要北上?自然是不能所有的军队全部北上,毕竟家里总不能唱空城计。◇↓頂◇↓点◇↓小◇↓说,另外那些北上的部队也不是要全部进入塞外,只有国防军的五个军团和禁军会进入塞外,余下则是会留在新归入吕哲统治的那些区域。

    五个国防军序列的军团是有二十五万战兵和大概四十万的辅兵,禁军是有十万的战兵和相等数量的辅兵,合起来就是八十五万的在编士兵在为即将爆发的草原大战服务。同时呢,从南陵往北边输送辎重的民伕是将近七十万,他们输送到了东海郡之后就算是到了终点,到了那里就该是走海运直接送往胶东郡,再沿着军队开辟出来的道路径直送往雁门郡那边。

    有相当一部分的物资也会运往薛郡,毕竟那片区域战火刚刚平息不久,汉国想要维持当地的黔首口号必定是需要粮食。

    汉国光复齐地后,执行的是以工代赈的模式,很多黔首被国家聘请建设当地的基础设施,不少则是充任民伕将一些在薛郡的物资薛郡将物资转送雁门郡。而等待物资抵达雁门郡就没有民伕们什么事了,余下是由军方来自行运输。

    除了国家行为的辎重输送之外,民间的商贾其实也在大批量地运输货物前往北方,商贾运送过去的物资自然是想卖给军队。而自古以来商贾追逐于战争,带着人运送物资前往战场是很普遍的事情,他们携带物资前往战场卖掉有时候获利多有时候获利少,真正能让他们产生效益的是购买军队将士的战利品,然后运输回本土贩售,往往能获得难以想象的巨利。

    商贾跟随军队进行买卖的这种行为是得到国家的支持和鼓励,毕竟商贾运送越多的物资就越能减轻后勤压力。

    八十五万部队要出塞作战,可以想象后勤的压力会有多大,国力小的国家别说是八十五万军队。估计有个十来万就无法支撑。想要担负起那么庞大部队的后勤链,没有强悍的组织能力也压根就是别想,汉国的组织能力并不全面依赖于吕哲,他是提出相对先进的管理方式,可是要是没有原本来自于秦国或是其他列国的老底子,也没有实际操作人萧何在尽心尽力地,哪怕是有那么多的物资,光是从南方运到北方就够呛的。

    南方水系多,汉国已经积累起了足够的内陆经验,从南边运输到薛郡有长江分流。也因为泗水这条水系着实是连接着多个郡,运输起来的难度被大大的减少,在动用的人工成本上也能得到很大的节约。

    经过连续几年的发展,吕哲重视的海军虽然在形成战斗力上暂时没有搞出什么名堂,可是在沿着海岸进行运输倒也是能办到了。

    南陵本身就是在长江边上,经过多次的实验,特别是第四混编军团成功利用海运走海路被投送往胶东郡,后面的部队只要是需要前往的地点接近胶东郡也基本是会按照海运模式来进行投送。

    部队都能走海路了,那么运送物资自然就更加没有问题。后面要不是因为中原、齐地、燕地、赵地、秦地需要粮秣支持,压根就不会再动用那么大的人力物力,也不会放着速度快又好走的水路不走去走什么陆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