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一直到明末郑芝龙崛起,才打败了官员们推出来的白手套,终结了他们的那套百年模式。 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了妥协,取而代之的是诏安,开始了新的大海模式。 不然没有内地的生产链供应,哪里来的海量商品去进行贸易,大海可不产商品和船只。 “离开了这个门,咱刚才说的话咱可就忘记了,别说是咱说的,也别拿咱来当挡箭牌。” 朱高炽交代了一句,然后离开了北平贸易中心。 他只是表明态度。 从北平购买商品拿去走私他不管。 毕竟中华重工就是最大的工厂,走私的商品,至少一半还是来自中华重工。 至于商人们通过大海走私违背海禁之策,只要王府不深抓,商人们还怕个什么。 蒸汽机没有商人敢仿制,因为模式不同,需要生产基地和销路网,客户都是大客户,藏不住人,一抓一个准。 而走私可就不一样了,本就具备隐藏性,百分之百的利润,不少的商人敢去做。 许多聪明的商人,派人暗中前往金州,从金州船厂下单悄悄的买船只。 运气不好遇到过一两次金州水师的船只,却从来没有人来检查商船,商人们心中越发有底了。 朱高炽叫来了朱秀。 “伱最近去一趟金州林场。”朱高炽吩咐道:“以军户经济合作社的名义。” 朱秀三十来岁,身材寻常,但是脸上的眼睛炯炯有神,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他没有急着询问,而是冷静的等待片刻。 朱高炽继续说道:“趁着商人们去金州买船,促进金州船厂发展的苗头,让林场也成立一家船厂。” “般船厂不容易,恐怕王真力有未逮。”朱秀立马就指出了重点。 “船厂的人员,人事资源部的副部长马王宣亲自安排,从山东招募熟练船匠,金州船厂再支援些技术,基本上没有问题。” 朱高炽解释了一番。 “咱的想法很简单,让商人们先行,试下水,等形成了气候,一年半载下来,北平官府也习惯了,刚好金州林场可以开始发展渔业。” 大明的大商人,十个中没有一个是纯粹的。 商人也是来自于于读书人阶级,官员同样是来自于读书人阶级,双方分不清。 走私的事王府没有参与,但承诺不会对他们动手,商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自然会发动背后的关系网。 等他们在大海上做出了一定的规模,那时候王府搞点渔业怎么了,谁好意思来说王府。 大家知根知底,谁也不要说谁。 这种做法,在后世叫做先撕开一条口子,造成既定的事实,逐渐形成惯例,参与的人多了,就无人可以改变了。 大明的官员也熟悉的很,弹劾也是如此做法。 先以一件小事弹劾,试探下风气,打开道口子,然后就是大家并肩子上,天下没啥新鲜事。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