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动真格-《工业大明从北平开始》


    第(3/3)页

    两家的小姐重新出发,汤家又派了人护送,让队伍的规模又大了些,长路漫漫终于回到了京城。

    “咳……咳”

    京城皇宫。

    朱元璋一手拿着奏疏,一手扶着案台,弯着腰咳嗽的眼泪都涌出了眼角。

    大殿内灯火通明。

    朱元璋还是看不清字,他也不愿意歇息,又不信任太监,生怕太监瞒他。

    所以是他最小的女儿为他读奏疏。

    听着小女儿稚嫩的声音,朱元璋情不自禁的出神,他想到了自己的十三公主。

    他宠爱的十三公主早逝,多年来已经淡忘,可今年以来,这些故去的面孔,时不时浮现在他的心头。

    王宫里。

    有不少的年幼儿子和女儿,指望不上什么。

    人心难测。

    朱元璋视力出了问题,让他变得越发多疑,越发想念几个大儿子们,希望他们回到自己的身边。

    有他们在身边,朱元璋才觉得放心,觉得自己才能睡个好觉。

    北平来的密疏,朱元璋没有让别人念。

    他不会给外人读。

    可自己又看不见,该让谁来读呢。

    蒋瓛应该多留几日的。

    朱元璋突然后悔了,自己不该这么早杀了他,可他知道的太多了,朱元璋一直在犹豫。

    经济之道,影响了朱元璋的心中的天平。

    他终于决定杀了蒋瓛。

    他怕自己哪天突然就睁不开眼,错失杀蒋瓛的机会,让这些“大逆不道”之言流传民间。

    不过他也厚葬了蒋瓛,重赏了蒋瓛家人,并且也提拔了他举荐的人,算是对得起他。

    “父皇,读完了。”女童奶声奶气的说道。

    朱元璋回过神来,根本记不起来刚才的内容,又心疼小女儿,不愿意让她重新读,以免累着了她。

    是不是人老了,心也跟着变软了呢。

    让太监们送回了幺女,朱元璋更觉寂寞。

    安静的大殿,让他的听力越发敏感,但是敏感的耳朵,仍然听不见声音,吓得朱元璋怀疑自己是不是聋了。

    朱元璋瞪大了眼睛,把奏疏放到自己的眼前,一个字一个字努力的看。

    身旁的太监们欲言又止,无人敢劝,奏疏的问题,太敏感了,谁也不敢冒死。

    “原来是弹劾老二的,老二还是没有改啊。”

    小半日才看完一封,朱元璋又拿起下一封,这封来自御史,是弹劾燕王的。

    说燕王违制开海禁,与倭寇勾连,暗通朝鲜,居心不轨。

    朱元璋缓缓放下手中的奏疏,稀疏的眉毛下,浑浊的眼神,令人们看不出他的真实想法。

    皇城外。

    在一家私人的宅院,后花园的暖阁中,聚集了三五名官员,其中齐泰和茹瑺又吵了起来。

    “圣人身体抱恙,多次严令传出来,伱等一下子弹劾许多藩王,岂不是引起圣人怀疑?”

    茹瑺对着齐泰不满的说道。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齐泰向众人解释道:“晋王和燕王兵权太大,必须要趁现在分夺出来,否则万一圣人不豫,谁能制衡他们。”

    晋王和燕王的权利,是朱元璋给的,下了明旨,谁也改变不了,只能眼睁睁看着二王实力加剧。

    其余的手段都是旁枝末节,只有从名器上入手,改了这道旨意,才是打蛇打七寸。

    那么如何改呢?当然是通过弹劾。

    收集罪证,弹劾几位王爷,以此打开突破口,促进夺走王爷兵权之事。

    “太过急躁容易适得其反,保持稳定才是上策。”茹瑺反驳道。

    “如今皇太孙地位稳固,稳中有进,进中有稳,最适合重新发起攻势,否则一拖再拖,只会让藩王们越发握紧手里的兵权。”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