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择精锐-《烟云错》
第(2/3)页
这也是明哀帝为了沐幽幽之死,大怒之余,心里害起怕来,担心九茗沐氏起兵报仇,连忙逼着他们再次表忠心、并且也是为了削弱他们的势力所需。
如果说沐幽幽是九茗沐家的心肝,这世子就是双手。失了双手之后,还怎么向皇家复仇呢?明哀帝是这样想的。如果九茗沐氏不从,那就是别有异志,必须像对待反叛一样把他们坚决歼灭了!
这样的情况下,九茗沐氏仍然打落门牙和血咽,领受了恩旨,派世子上京,并且千叮万嘱,世子千万别死!此时若是也负气死了,唯有亲者痛仇者快。
九茗世子点头请亲长们放心。他一定会大局为重!他也确实遵守了他的诺言,到明京乖乖做一个人质。哀帝与九茗之间的关系,暂时得以缓和。
然后,王晨的叛军兵分数路,一路进逼军师,另几路切断了九茗等军区对中央的支援。
连失沐幽幽、世子两员青年英材之后的九茗,招架得很辛苦,完全无法突破防线。
雪上加霜的是:北海朱云默叛变。
朱氏一叛,北国沦陷,谣言四起。
明哀帝听说的谣言是,九茗沐氏也叛变了。这本就是他怀疑的事。他是如此相信自己的判断、而这谣言又是如此巧妙的迎合了他的心理。他深信不疑。
他将九茗世子处死,以非常残忍的方式。人在恐惧时,是会比平常更残忍。
那被围困的短短时间里,明京生了多少残忍的事,最猎奇的人也难以全记下来。
而九茗世子之死,迅被传回了九茗。既然九茗沐氏并没有真的投降,王晨方面不介意帮他们一把。譬如说,给他们传去沉痛的消息。
那谣言倒不是王晨方面明的。市面上的谣言本来就已经够多,王晨的间谍最多不过添油加醋一把。事实上,他们一开始还有点心理负担。毕竟觉得作为久经考验的军人,来出这种八婆的任务,有点不好意思。何况不在战场上杀人、反而要造九茗沐氏的谣……唉!他们对沐氏还挺佩服的!
不过后来看看,光明帝国自己的各种人都在乐此不疲造各种人的谣,没有脸红。他们也就没什么不好意思了!这群在壳里被宠得不知天高地厚的软体动物,活该被斩断手脚然后红烧。
王晨确实红烧了明京,用最斩截的方式。最后光明皇室能逃出来的,只有李天瑶一人而已。
而且对于明京中非皇室权贵的其他人,王晨也没有表现出更多的仁慈。也许他心狠手辣、也许他嗜血为乐、也许他当时已经开始修邪法以至无情,又也许,他不过是对人类普遍的失望,从而也就不在乎了而已。谁知道呢?
连史学家们也不知道王晨的心理,甚至并不在乎。他们只需要记“血暴元年,王屠明京。”
所谓血暴元年,来自王晨火焚明京时,明末帝在京城最高的建筑上手抚雕栏,喃喃:“血暴。”
如前所述,明末帝在文字和书法上的造诣,是有口皆碑的。他说出的这两个字,作为对那一晚的精确描述,从此之后,就成了光明帝国最后一年的纪年年号。
光明帝国,在那一夜,改元为血暴,也在那一夜覆灭。
值得称颂的是,九茗的沐氏,即使在接到了世子的死讯之后,也没有把城墙给王晨打开。
九茗世子死得极惨。明哀帝生前,出于过多的空余时间和过于扭曲的兴趣偏好,了解了一些对人体折磨的手段,在灭国的恐惧下,痛快淋漓的泄在了九茗世子的身上。
王晨的探子完全不用对他的死状添油加醋。事实上,他们反而需要稍微委婉一点,免得苦主听到之后接受不了,不愿意相信。
九茗沐家确实是很艰难的才接受了这项事实,然而仍然坚决的把守住了九茗,即不反叛,也没有自己称王称霸。天晓得他们想等个什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