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93 雷朋太阳镜和可口可乐的前世今生-《老兵不死》


    第(3/3)页

    王亮耸耸肩:“一番机缘巧合之下,可口可乐就这么戏剧性地诞生了。”

    售价为五美分。

    创新新的商业模式运营。

    专门的糖浆供给、商标、广告、装瓶系统。

    可口可乐的工厂遍地开花。

    “最开始可口可乐是在药店里售卖的,后来干脆在火车站也开始卖了,结果越卖范围越广。没过多久商店和加油站提供顶端开口的冷柜开始销售瓶装可口可乐,随后第一台投币自动售货机应运而生。”王亮道。

    王亮又接着介绍起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故事。

    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可口可乐进入中国市场。

    搞笑的是可口可乐一开始在中国落地的名字,当时在中国真正懂洋文的人屈指可数。

    于是,可口可乐被翻译成了‘蝌蝌啃蜡’。

    “好在丢人没有丢大了,这个名字没过多久就被蒋彝教授翻译的‘可口可乐’所代替。也由此成为迄今为止被广告界公认为翻译得最好的品牌名。”王亮无奈地笑道。

    棕褐色的液体、甜中带苦的味道,以及打开瓶盖后充盈的气泡,让不少人感觉到既好奇又有趣。

    古怪的味道,加上古怪的名字,这种饮料的销售情况自然相当差。

    1949年,随着美国大使馆的撤离,可口可乐也撤出了中国大陆市场。

    自此之后长达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大陆市场上再没出现过这种喝起来有点像中药的饮料。

    现在说起来,王亮甚至还记得当年可口可乐回归时候的一些细节。

    王亮意识到自己有些跑题了,连忙把可口可乐和二战联系起来:“可口可乐公司积极开展国际业务,开展国际业务主要的渠道就是出口。”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可口可乐公司响应艾森威尔将军的号召,保证每一名美国军人可以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五美分的价格得到一瓶可口可乐,而不管其成本是多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