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在赵国西面,晋阳城外演武场。 赵丹正带领私属军队训练,矛、戟在阴云下闪烁着锐利的光泽。 在演武场内,赵丹神色冰冷,长身玉立,举弓射箭。 只见他手一松,箭如闪电般急射而出,命中靶心,没有丝毫偏差。 赵丹的勇武,顿时引起身旁将士一阵叫好声。 “主上好箭法!” “主上威武!” 听着将士的赞叹声,赵丹微微笑。 世人皆道赵王勇猛,哪里知道论勇猛,他也不遑多让。 君子从小学习六艺,箭术也是六艺之一,他好游猎,射术高超,若能依靠箭术,亲手射杀赵安,那是人生一大快事。 就在这时,侍卫走了过来,禀告道:“启禀主上!邯郸有信使求见!” 赵丹眉头皱了皱,有一种不祥预感,自赵安摄政后,每次邯郸信使,带来的都是坏消息。 他不耐烦地道:“带信使来见我。” 信使气喘吁吁地走来,恭敬递给赵丹信封。 赵丹回到账下,沉下气,不慌不忙展开信封,随即皱着眉头,道:“一国两制?我那侄儿又在搞什么名堂?” 考虑了一下,赵丹神色猛然一变。 他又不是傻子,哪里看不出赵安的用意,无非是想通过郡县制,加强中央权力,逐步侵夺士大夫封地。 若是不加以制止,赵安之势会越来越大,未来独掌赵国权柄。 赵丹神情十分凝重,暗暗嘀咕:“我这侄儿从哪里学来的这些怪招?莫非是有高人指点?” 一位家臣好奇道:“主上,信上说些了些什么?” 赵丹抬起头,凝眸眼前这位家臣,想起他家臣无人可堪大用,只会溜须拍马,不由产生一丝厌恶。 “一群饭桶!” 赵丹好气,头都大了。 虽然看出赵安的险恶用心,却不敢轻举妄动,他一向行事谨慎,哪里不知道“第一个开启祸端的人不得好死”的道理。 国君没有过错,臣下第一个叛变造反,就会失去国人之心,成为众矢之的。 赵安惧他,不敢起兵攻伐他。他何尝又不是惧怕国君麾下的大军?兵战之事,最为凶险,那是最后的底牌,不到万不得已,不能轻易动用。 “联络各地大夫,联名上书?”赵丹暗暗想着,旋即摇了摇头,“不行,这样下去太被动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