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张康年选官走了门路这事,只怕比刑部的事还难缠!”蒋瓛开口道,“刑部的事,常熟那个案子,经手人抓起来,常熟的富商周家抓起来,杀的杀,也就差不多了。但吏部选官这种事,一旦较真......” “孤明白!”朱标有些痛心的闭上眼。 他何尝不知道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凡事有一就有二。姓张的走了翰林院学士的门路参与选官,有人帮着说项。那定然是以前,也有过这种事。 老爷子那人,恨这等事恨到了骨头里。 不知道也就罢了,一旦知道,什么陈年旧事都要挖出来,把相关人找出来,杀得人头滚滚。 大明的官场,在洪武十六年,注定要迎来一场劫难。 对于这些违法乱纪者,朱标倒不是怜惜,他顾及的是,一旦老爷子大开杀戒,再加上酷吏的兴风作浪。这样的杀戮,将会波及许多无辜的官员。 ~~~ “皇爷爷,您怎么不用膳呀?” 饭桌上,朱雄英看着深深皱眉,看着手里奏折的老爷子,小声问道。 “哎,咱哪里还吃得下!”老爷子长叹一声,“大乖孙,你过来!” 朱雄英放下碗筷,乖巧的过去,被老爷子揽在怀里。 “你看!”老爷子满是老茧的手指,指着手中的奏折,“上面密密麻麻的都是人名,几百个!” “都是,贪官?”朱雄英问道,“可是因为刑部的案子?” “也是,也不全是!”老爷子咬牙道,“每个人名的背后,都是一桩桩咱不知道的案子。贪墨的,帮人说项的,给人打掩护的,帮人遮掩的,相互串通的,还有装糊涂当不知道的!” “开国才多少年呀!”说着,老爷子长叹一声,“咱的大明,怎么就成了这样?这些官员们,怎么就这么不怕死,难道他们不知道人头就只有一颗,掉了长不回来吗?” 朱雄英明白,老爷子为何有这样的感叹。 以常熟周家的案子来说,看似是几个小吏弄权,但深究起来不过四个字,官官相护。 这时代的官员,本身就是一种权力,更是一种体制。当他们想开绿灯的时候,他们高抬贵手的时候,没有任何人可以约束他们的行为。 第(2/3)页